人物故事 | 李庚祥:笔耕不辍献余热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2日讯(通讯员 杨风 伍莲姣)如果有人问“读什么文献资料,能够深入了解锡矿山的百年历程?”那么,李庚祥参与编撰的《锡矿山锑矿志》肯定榜上有名。这位87岁的老人虽已中风四年,却仍笔耕不辍,为全市的文化宣传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入学、当兵、工作,角色的不停转换,贯穿了李庚祥的一生。1969年5月,李庚祥转业到锡矿山矿务局工作,开始了他军转文、两次参与编写《锡矿山锑矿志》的经历。
李庚祥说:“我在工会的时候,矿务局决定编写《锑志》,可能认为我还能够写点东西,就把我从工会抽出去了,抽调到锑志办,锑志办有七八个人。”
2019年,82岁的李老因中风导致半身不遂,在女儿的精心照顾下,他再次提起笔,拾起了那些藏在他心中有关锡矿山的故事。
李庚祥说:“我自己也感觉不困难,因为我搞文字工作,在工会10多年,所以我写起来并不费劲,我的稿子还收在那里。”
尽管中风半瘫,但李老握笔极稳,他在被摩挲得有些翻卷的本子上一笔一划地写着,好几分钟过去,才艰难地写出了几十个字,这是年逾八旬的李庚祥老人的写作日常。
李庚祥说:“我就从2020年3月份开始,用两个多月时间,用这只右手,用笔来写,写两万多字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女儿费了很大力,因为我只会用笔写,要打印出来,她把我这手稿拿去街上打印室,打印发送到文联。”
李庚祥的手稿
耗费了一番心力,李老终于成功完成了《1925-1949中共地下党活动在锡矿山》这篇文章,并在《锑都故事特刊》中获得优秀奖。老人收到稿费后,高兴地与家人分享喜悦。
李庚祥说:“获奖了我当然很高兴,这个优秀奖有600块钱,我的女儿打印花了两三百,就把余下的400 块钱就分给了我的两个孙子,每个孙子分两百块,我就是全家人都高兴,让大家高兴。”
从编写《锡矿山锑矿志》到完成《1925-1949中共地下党活动在锡矿山》这篇文章,从壮志青年到耄耋老人,从身体康健到半身不遂,李庚祥怀着满腔热血,用笔下故事传播红色精神,展现出自己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
责编:扶雄芳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