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湖南冷水江频道 媒体聚焦 【红日岭观潮⑰】冷水江:锡矿山“变形记”

【红日岭观潮⑰】冷水江:锡矿山“变形记”

2024-05-29 21:34:51 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钟鼎文

锡矿山“变形记”



今年“五一”假期,冷水江市锡矿山再次爆火出圈,成为省内外众多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旅游景点。经历“生态、形态、业态”三重蜕变后的锡矿山,成功破译“流量密码”,成为“世界锑都”转型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



生态之变 荒山变绿林



初夏时节,万物葱茏。
沿着蜿蜒的盘山路,走进百年锡矿山,青山逶迤,鸟语花香,处处绿意盎然。前来游玩的游客,三五成群,穿行于花海之间拍照打卡。
有着120多年历史的锡矿山,鼎盛时期矿工最多达10万余人。然而,长期无序的低水平开采,在带来资源财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堪重负的呻吟。地面沉陷、大气污染、水土流失、植被稀少、水源断绝,矿区生态满目疮痍,居住在矿区的居民纷纷搬下山去。
思路决定出路,行动决定结果。
2013年9月,湖南省政府将湘江保护和治理列为“一号重点工程”,滚动实施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并将锡矿山纳入重点整治区域。冷水江市上下以“寻千谋万策,护千山万水,历千辛万苦,为千秋万代”的精神,打响了锡矿山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2010年以来,锡矿山先后关停相关污染企业89家,取缔非法锑企业6家、手工选矿小作坊145处,关闭淘汰落后产能17.5万吨,锑采矿权从12家整合为2家,锑冶炼企业从91家整合为9家。相关部门深入开展石漠化治理,通过引入先进的治理技术和设备、探索“林长制”等新型管理模式,将曾经的开采重点区域,点缀成了碧绿葱茏的生态画卷。为更好保护锡矿山地区生态环境修复成果,减少区域环境风险,实现砷碱渣资源化利用,从2020年开始,湖南黄金集团联合中南大学、湖南省环科院进行技术攻关,开展砷碱渣资源化利用研究。历经三次技术迭代,生产线实现了无生产废水和废气外排,可以将砷碱渣中的有价成分以资源的方式回收,实现近零填埋,并将砷碱渣的砷转变为单质砷及其化合物,实现二次效益,真正做到了驯“渣”为宝,净“砷”为民。目前,生产线每天可处理砷碱渣60吨左右。到今年5月上旬,已经累计处理历史遗留砷碱渣2.5万余吨。
今年3月4日,冷水江市委书记、二级巡视员、市林长曾伯怡,冷水江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林长陈创业和120余名干部职工来到冷水江市锡矿山街道船山村。大家挥锹铲土、扶正树苗、堆起围堰、拎桶浇水,将一株株银杏、红叶石楠栽进沃土。这一次植树,栽植米径8厘米银杏400棵,米径6-6.9厘米高杆红叶石楠400棵,栽种面积达20亩。
多年来,冷水江市持续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矿山复绿”、“万亩大造林”等专项行动,对主体灭失矿山和石漠化山体进行植被恢复。

如今,昔日寸草不生的锡矿山已脱下“灰袍”,重披“绿装”。全市上下“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氛围日渐浓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更加凸显。


形态之变 矿区成景区



# 变形记 #


新陈观念地天忡,经济腾飞物已融。

发展过程中,变化的除了裸露在外的“皮肤”,还有自然生发的风采。今年“五一”假期前夕,锡矿山的百亩月季悄然盛开,拉开了锡矿山“生态引流”的序幕。

游客们慕名来到“玫瑰爱琴海”,寻着花香进入花田,满眼的姹紫嫣红和浓郁花香扑鼻而来,各色品种的月季风姿绰约、芳香浓郁。大家穿梭在花丛之中,品其色、闻其香。“我们拍了好多视频,好开心的,这个花好漂亮!”看着这片花海,新化游客伍腊花非常开心。

为了给游客营造良好的旅游体验,冷水江市锡矿山红军长征公园事务中心积极组织员工和志愿者,在锡矿山生态修复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垃圾清理活动。在“五一”小长假前后,市锡矿山红军长征公园事务中心为园区新增果皮箱、垃圾桶共80余个,制作文明出行告示牌50余块,累计清理运输垃圾80余吨。

冷水江市锡矿山红军长征公园事务中心副主任段煜告诉记者:“在‘五一’小长假到来之前,我们事务中心按照全市“三保两服务”方案的要求,取消了‘五一’休假,全员出动,对园区进行管理。”

让人眼前一亮的美景,加上全方位细致周到的服务,让锡矿山人气蹭蹭上涨。今年“五一”期间,抖音、微信到处都是锡矿山花海的视频、照片,抖音定位“玫瑰爱琴海”的视频浏览量近900万,冷水江市的美誉度、传播度不断提升。为了避免交通拥堵,冷水江市全面升级公交服务。“五一”期间,增派4台车辆,加开20趟次,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趟车发出,让游客畅享花海的美丽与宁静。

除此之外,如万马奔腾石林、百驹戏水等旅游景点,也成为了不少游客心心念念的“打卡点”。游客杨鹃提及锡矿山的“前世今生”,连连感慨:“原先我来的时候,这里荒凉得很。现在有了一片花海,所以我也和朋友们来拍拍照,打下卡。真的心旷神怡,没想到有这么多花,万紫千红,非常美。”


业态之变 践行“两山”理论

以绿色做底,绣彩色点缀。
生态的多姿多彩,不仅扮靓了锡矿山的外在形象,提升了锡矿山乃至整个冷水江的美誉度,也带火了当地的“生态经济”。
今年“五一”假期以来,每天都有数千名游客到锡矿山赏花游玩。当地村民就地摆摊售卖水果、饮料、小吃、玩具等,收入明显增加。看着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游客,锡矿山街道矿山居委会居民童金娥笑容不断:“平时也没什么事,就到这里来摆个摊。花一开,人多了,也可以赚一点钱。”
同样乘上“生态经济”东风的,还有家住景区附近的吴勇。他迅速抓住商机,将自己家进行改造后,办起了餐饮店,赶在“五一”假前开业。“从开门营业到现在,每天都有客人,甚至有时还忙不过来。”提及店里的生意,吴勇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
通过修复治理,生态“颜值”转化为了经济“产值”。55岁的居民姜定中流转了近3000亩土地,种植水果和蔬菜。种出的蔬菜口感好、品质优。因为海拔高的地理优势,部分蔬菜成熟期较晚,还能实现错季上市,销量一路向好。“因为矿山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想利用这个优势,把我们的农场打造成吃饭、住宿、钓鱼、采摘于一体的基地。”姜定中告诉记者。

治山靠山围山转,生态经济齐开花。

近几年,锡矿山先后修复了英雄纪念碑、忆苦窿采矿遗迹、世界锑都矿冶遗址等红色工矿遗迹,提质改造“独立小屋”“万马奔腾”“神龙昂首”“四代同台”“煌斑岩脉”等地质景点基础设施,将“红色”文化底蕴与“绿色”生态资源有机整合,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END

责编:扶雄芳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