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湖南冷水江频道 媒体聚焦 【红日岭观潮⑫】​冷水江:时代变迁中的转型与崛起

【红日岭观潮⑫】​冷水江:时代变迁中的转型与崛起

2024-03-10 15:33:59 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冷水江

时代变迁中的转型与崛起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2023年 11 月 23 日,湖南省召开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2024 年 1 月 5 日,娄底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就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作出专门部署。冷水江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会议精神和娄底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1+2+2”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求,精准施策、主动作为,在新时代走出了一条具有冷水江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创新驱动“锻长板” 加速新老更迭

2024年3月7日,冷水江市召开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工作推进大会。“新型工业化一直是冷水江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底气所在。全市上下要坚持创新驱动,支持企业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在特定领域“锻长板”,拥有自己独有的“瓷器活”。冷水江市委书记、二级巡视员曾伯怡的讲话引发全市各界热烈讨论和强烈共鸣。
“世界锑都”冷水江,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至1969年10月建市时,境内已有锡矿山矿务局、金竹山煤矿、大建煤矿、资江煤矿、七里江铁矿、冷水江铁厂、耐火材料厂、省轻工机械厂、中南炼厂、资江氮肥厂、金竹山电厂、冷水江制碱厂等一大批企业建成投产。至上世纪70年代末期,冷水江已形成集化工、煤炭、冶金、电力、机械等多样工业品种的工业体系。建市50多年来,冷水江市以湖南省2%的地域面积和5%的人口,创造了全省1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7%的财政收入。

目前,冷水江市拥有工业企业1236家,产业门类齐全,工业企业密度居湘中之最。这也成为冷水江市谋求“突围、攻坚、跨越”的动力之源和底气所在!
进入新时代,传统产业逐渐显露出后继乏力的迹象。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不仅是冷水江工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其实现“新老更迭、持续发展”完美蜕变的关键所在。
近几年,冷水江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以先进制造业强市为目标,主动对接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立足抓好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加快构建“1+2+2”现代化产业体系,“四化”趋势日趋明显。



资源共享“补短板” 实现优势互补

转型升级,并非一蹴而就,更多需要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近年来,冷水江市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和高端人才,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强势崛起。
2023 年,冷水江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 106 户,技术合同成交额 21.6 亿元,均超额完成娄底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实施锑都人才行动,开展“5135 人才引进工程”,建设人才公寓 430 余套,引进“候鸟”人才专家 94 名,为 74 名高层次人才发放“锑都人才卡”。全市现有三A新材料、华科高新、天宝实业、鑫达耐火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3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三A新材料的二氧化硅、天宝实业的紧固件、闪星锑业的三氧化二锑、鑫达耐火的96A高级硅砖获评省级单项冠军产品。
冷水江锑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负责人彭竣说:“科技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唯一选择和必由之路。近年来,锑都环保的砷碱渣无害化处理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另一方面,冷水江市全面推动“智赋万企”,508家企业实现“上云”,87家企业实现“上平台”,打造智能制造企业2个、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8条、智能工位58个,7家企业获得省级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项目,2家企业获得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75%以上的园区企业进行了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升级。
有了科技创新的驱动,冷水江市通过促进新老企业的抱团发展,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了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为全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冷钢将将以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信息化为发展方向,全力进行产品转型升级,致力建设绿色工厂,全力打造智慧企业 。加大钢产品开发力度,让冷钢“老树发新芽”,为冷水江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作出我们企业应有的贡献。”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曹革新信心满满地说。



绿色发展“固底板” 厚植生态底色

新型工业化,产业是发展主体,良好的生态环境则是不可或缺的发展沃土。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冷水江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近年来,冷水江市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直通车”“万名干部联万企”“千人帮千企”等专项行动,推广“政策超市”“金融超市”“湘易办”超级服务端,全力解决企业“人、财、地、能”问题。2023 年,共收集问题 226 个,现场解决 69 个,交办解决 157 个。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2023 年减税降费及退税 1.51 亿元。全面推进市场主体倍增、产业发展“百十亿”工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10 家,净增市场主体 2986 户,新增 10 亿级企业 1 家、亿元级企业 1 家。一组组数据,是冷水江市工业发展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也为我们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础。

2023年以来,冷水江市全面参与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钢铁产业集聚了冷钢、天宝、金弘等19家企业。其中,天宝实业是亚洲最大的紧固件生产企业,形成从废钢到钢材再到紧固件的完整产业链条。锑产业覆盖采、选、冶、炼、深加工全流程。现有涉锑企业12家,年产锑品5万吨左右,国际市场占有率35%以上,被纳入全省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其中闪星锑业是全国锑业龙头企业;现有耐火材料生产企业7家,光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作为冷水江市近年来培育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集聚光电子信息企业18家,形成较为完整的触摸屏产业链条;大唐华银冷水江市光伏发电项目二期首批主阵并网发电,新华能源集中式储能、集中110千伏输变电、新能源叉车等项目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可观。全市现有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3家,省级节水型企业3家。华新水泥、振强锑业、中孚耐火等一批传统企业积极开展节能改造项目,主动响应“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要求,全市万元规模工业企业能耗降低率连续3年保持10%以上。

鹰击长空万里阔,大鹏展翅任翱翔。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冷水江市将深入开展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攻坚行动,以科技引领“1+2+2”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做强以钢铁产业为代表的支柱产业,做精以锑产业、新材料(含耐火材料)产业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做大以光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抓牢抓实锡矿山有色金属产业园建设、优化钢铁产业结构等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十件实事,奋力推动新型工业化走在前、作示范。

责编:扶雄芳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