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湖南冷水江频道 媒体聚焦 【红日岭观潮⑥】冷水江:文明花开满城芳

【红日岭观潮⑥】冷水江:文明花开满城芳

2023-10-28 15:27:03 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冷水江:文明花开满城芳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文明”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有开化、教化之意。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过程中,“世界锑都”不仅有“润物细无声”的教化,更有“雷厉风行来照会”的行动和“可听、可看、可诉”的显著成效。



听,“融花”绽放的声音


“两心”相融,爱在锑都。

今年8月,冷水江市获评湖南省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互融互通试点县之一。今年9月到10月,冷水江市副市长汤颖带队的考察团先后前往永州祁阳市和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考察交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融媒体中心融通共建工作。

在两地考察学习期间,考察团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查看、交流询问等方式,详细了解两地“两中心”融通共建工作开展情况和特色亮点。大家纷纷表示:“祁阳市和万山区创新优化宣传方式,搭建了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互动+联动的全新平台,实现了阵地、队伍、数据有效融通,为冷水江市“两中心”融通共建提供了良好借鉴和学习样本。”

做好“融合文章”,推动文明创建。“两中心”的深融互促,不仅有利于打通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路径,也将为全市“创文”工作再添新助力。

红日君获悉,至今年年底,冷水江市将按照“机制互融、平台互通、队伍互动、资源互享、品牌互育”的要求,打造一批文明实践新闻宣传队伍,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实现市、乡、村三级单位新闻舆论工作与文明实践工作深度融合、互相赋能、共同发展。同时,将市融媒体中心现有场地、技术等资源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群众相结合,通过场所共建、系统共享、业务共轨、服务共抓,实现阵地、平台、人员等多方融合,将“两中心”建设成为“科学理论传播阵地、负面舆情消除阵地、群众信息收集阵地、文明实践展示阵地、志愿服务策划阵地”,达到1+1>2的效果,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丰润道德滋养和良好舆论氛围。
锑都大地,一朵“融花”正悄然绽放。





看,“志愿红”忙碌的身影


在世界锑都43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总有一群人,在牵挂着另一群人;总有一种力量,在孵化另一种力量。他们,就是锑都志愿者。正是他们,亲手绘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锑都红”。
今年3月2日,“2022年度湖南学雷锋和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名单公布,冷水江市广场舞协会会长段巧华榜上有名,荣获“湖南省最美志愿者”称号。时间回到2022年7月21日,这一天,冷水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按照文明实践中心“全天候”、“全志愿”、“全区域”的建设要求,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新生组织,该如何管理、运营,才能体现它最大的价值?段巧华来到市委宣传部“毛遂自荐”。
“当时段会长找过来,说文明实践中心的日常管理,她们协会可以牵头并有信心来做好,我听了以后,心里十分敬佩,然后跟领导做了汇报,这事就定下来了。”冷水江市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回忆道。

一个难题在段巧华的主动请缨下迎刃而解。她发动各行各业的100多名责任心强、个人素质过硬、服务态度好的志愿者,用分时段自主轮班的方法,完美解决了中心值班和管理的问题。

“按照上级的要求,我们中心是早上8点至晚上9点对外开放,‘营业’时长有10个小时。中心运行一年多来,我们志愿者自主全程管理、主管部门指导的工作模式应该说很成熟了,各方面的反响也特别好。”段巧华一脸骄傲地说。

在段巧华等志愿者的带动支持下,不到一年时间,冷水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打造成集展示、宣传、培训、集会、活动、阅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明实践阵地,一举成为娄底乃至湖南省为数不多的文明实践“不打烊”实践中心,立起了冷水江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的大旗。

人都是创文榜样,个个都是志愿力量。

目前,冷水江市已按照“有制度、有场所、有项目、有队伍、有活动”的“五有”标准,建成了“1+10+150+N”组织体系,即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50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和N个实践点,实现了市中心、乡镇、村(社区)站全覆盖。已建立蓝天救援队、天使公益、广场舞协会等9支志愿服务专业分队,主要负责理论宣讲、社会关爱、扶危济困、生态环保等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推行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反电诈等志愿服务项目,已累计开展活动17000余场,受益群众16万余人次,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除此以外,冷水江市还组建了1支由市委书记任总队长的志愿服务总队、20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10支乡镇(街道)志愿服务大队及150支村(社区)志愿服务中队等。目前,全市线上注册队伍共506支,注册人数超过4.9万人,志愿队伍、志愿人数正稳步增加。






闻,文明花开扑鼻香


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
近年来,在盛产优质杨梅的冷水江市渣渡镇铁山村,投身志愿服务在村民中形成了新潮流。在铁山村一户三口之家,村民志愿者正在开展志愿服务。该志愿者介绍说:“这户人家是爸爸带着两个孩子。因为孩子的爸爸经常在附近打零工,孩子的午饭没人管。我们志愿服务队就派人轮班,只要孩子爸爸外出了,我们就过来给孩子做饭。”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邻里互助,是铁山村积极参与文明实践的缩影;文化育人,则是铁山村的另一个亮点。
连续3年,铁山村利用外出人员返乡过春节的时机,精心策划以“美丽乡村,欢乐铁山”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演出。把乡村治理的内容编排成小品、相声、朗诵等剧目,通过乡亲们的本色演出,让村民在欢声笑语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铁山村党总支书记李英俊说:“ 我们铁山村的志愿者服务队现在有120多人,他们经常会组织公益活动,比如政策宣讲、各种巡逻、捐资助学、扶危济困等等。说句心里话,因为有这支队伍的存在,现在村里的工作开展起来都要省心很多。”
近年来,冷水江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推行群众“点单”、文明实践中心“派单”、志愿服务队“接单”、群众“评单”模式,志愿服实现了“线上化”精准运行。
与此同时,冷水江还在打造“三级”服务阵地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构建“布局合理、便捷高效、出户可及”的四级文明实践阵地网络的构想。今年年初,依托冷水江市烟草专卖局的1509个零售点,冷水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着手打造“本部+零售”的实践点模式,为群众提供饮水、充电、看书等生活便民服务;对环卫工人、快递员、困难群体提供“点对点”帮助,旨在实现志愿服务“无盲区”的目标。



在最后: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立体式平台,借助媒体宣传的矩阵优势,凭借“全民参与、全城志愿”的庞大队伍支撑,冷水江市的文明创建已凝聚合力、积蓄动力、迸发活力,迎来了又一个崭新的开始。

抬眸处,文明花开遍地;细嗅间,满城芬芳扑鼻。







责编:扶雄芳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