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岭观潮⑥】冷水江:文明花开满城芳
冷水江:文明花开满城芳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文明”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有开化、教化之意。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过程中,“世界锑都”不仅有“润物细无声”的教化,更有“雷厉风行来照会”的行动和“可听、可看、可诉”的显著成效。
听,“融花”绽放的声音
“两心”相融,爱在锑都。
今年8月,冷水江市获评湖南省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互融互通试点县之一。今年9月到10月,冷水江市副市长汤颖带队的考察团先后前往永州祁阳市和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考察交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融媒体中心融通共建工作。
在两地考察学习期间,考察团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查看、交流询问等方式,详细了解两地“两中心”融通共建工作开展情况和特色亮点。大家纷纷表示:“祁阳市和万山区创新优化宣传方式,搭建了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互动+联动的全新平台,实现了阵地、队伍、数据有效融通,为冷水江市“两中心”融通共建提供了良好借鉴和学习样本。”
做好“融合文章”,推动文明创建。“两中心”的深融互促,不仅有利于打通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路径,也将为全市“创文”工作再添新助力。
看,“志愿红”忙碌的身影
一个难题在段巧华的主动请缨下迎刃而解。她发动各行各业的100多名责任心强、个人素质过硬、服务态度好的志愿者,用分时段自主轮班的方法,完美解决了中心值班和管理的问题。
“按照上级的要求,我们中心是早上8点至晚上9点对外开放,‘营业’时长有10个小时。中心运行一年多来,我们志愿者自主全程管理、主管部门指导的工作模式应该说很成熟了,各方面的反响也特别好。”段巧华一脸骄傲地说。
目前,冷水江市已按照“有制度、有场所、有项目、有队伍、有活动”的“五有”标准,建成了“1+10+150+N”组织体系,即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50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和N个实践点,实现了市中心、乡镇、村(社区)站全覆盖。已建立蓝天救援队、天使公益、广场舞协会等9支志愿服务专业分队,主要负责理论宣讲、社会关爱、扶危济困、生态环保等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推行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反电诈等志愿服务项目,已累计开展活动17000余场,受益群众16万余人次,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除此以外,冷水江市还组建了1支由市委书记任总队长的志愿服务总队、20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10支乡镇(街道)志愿服务大队及150支村(社区)志愿服务中队等。目前,全市线上注册队伍共506支,注册人数超过4.9万人,志愿队伍、志愿人数正稳步增加。
闻,文明花开扑鼻香
写在最后:
抬眸处,文明花开遍地;细嗅间,满城芬芳扑鼻。
责编:扶雄芳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